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,对于中国球迷而言,是一场交织着热情与遗憾的盛宴。尽管中国队未能踏上这片绿茵场,但中国元素却以另一种方式闪耀在世界杯的舞台上。
“中国制造”的世界杯印记
从比赛用球“电视之星18”到场馆空调设备,再到遍布赛场的LED显示屏,“中国制造”成为俄罗斯世界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据统计,超过7成的世界杯周边商品产自中国,甚至连小龙虾都通过中欧班列“出征”俄罗斯,成为球迷看球的标配。
球迷的远征与狂欢
超过10万名中国球迷奔赴俄罗斯,他们身着各国球队队服,高举“中国球迷支持世界杯”的标语,成为赛场外最活跃的群体。莫斯科红场、圣彼得堡涅瓦河畔,处处可见中国球迷与各国友人举杯同庆的身影。有网友调侃:“中国队没去,但中国球迷承包了半个世界杯。”
转播背后的“中国热度”
国内新媒体平台首次获得世界杯直播权,创下累计27亿人次的观看纪录。央视解说员贺炜一句“中国足球哪怕是再多人的痰盂,也依然是我的圣杯”引发全网共鸣。而“慌得一批”“天台见”等段子,更让世界杯话题长期霸榜热搜。
未竟的足球梦
当日本队险些掀翻比利时、韩国队爆冷战胜德国时,中国球迷在社交媒体上发出“我们何时能站上这个舞台”的追问。资深体育评论员张路在专栏中写道:“俄罗斯世界杯像一面镜子,照见中国足球与世界的差距——不仅是技战术,更是体系与文化的距离。”
“世界杯期间,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,其他都去了。”——白岩松的这句调侃,道出了多少中国球迷的复杂心绪。
四年过去,俄罗斯世界杯的喧嚣已散,但中国足球的突围之路仍在继续。或许正如球迷所说:“我们等得起,只要方向是对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