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章目錄】-PRP是什麼?為什麼能幫助運動傷害恢復?-PRP後的黃金恢復期:不同階段該怎麼訓練?-PRP後訓練的3大關鍵
PRP(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治療近年來在運動傷害與組織修復領域備受關注。許多運動員、健身愛好者,甚至日常生活中因受傷困擾的人,都希望透過PRP來加速恢復。然而,PRP 並不是靈丹妙藥,它的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治療後的恢復訓練方式。
那麼,打了PRP之後到底該怎麼訓練?可以馬上回到運動場上嗎?還是需要循序漸進?有什麼關鍵的注意事項? 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 PRP後的恢復期訓練策略,幫助你找回身體的自主權,安全重返運動場!
█PRP是什麼?為什麼能幫助運動傷害恢復?
▶PRP的原理與作用
PRP(Platelet-Rich Plasma,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是一種透過自身血液提取的治療方式,利用血小板內的生長因子來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。這些生長因子能夠刺激細胞再生、提升膠原蛋白生成,並減少發炎反應,因此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傷害、關節炎、慢性肌腱炎等問題上。
▶PRP適合哪些運動傷害?
PRP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受傷,但在以下情況下可能特別有幫助:
肌腱與韌帶損傷(如網球肘、足底筋膜炎)
半月板、軟骨或關節退化(如早期膝關節退化、髖關節不適)
肌肉撕裂或慢性發炎(如髂脛束症候群、阿基里斯腱炎)
手術後的組織修復輔助
雖然PRP有不錯的臨床應用價值,但單靠PRP並不能讓你「瞬間痊癒」,後續的訓練與防護才是影響恢復速度的關鍵!
█PRP後的黃金恢復期:不同階段該怎麼訓練?
PRP治療後的恢復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,每個階段的訓練策略不同。如果能夠掌握這些關鍵時間點,循序漸進地恢復,不僅能幫助受傷部位更穩定,還能降低復發風險。
💡 第1-3天:急性修復期
目標:降低發炎,避免過度使用
PRP注射後的前幾天是身體適應治療的時間,這時候要避免過度活動,讓組織能夠吸收生長因子。
✅ 建議做法:
冷敷(每天3-4次,每次15-20分鐘)
避免大幅度動作或負重運動,減少刺激受傷部位
輕微的關節活動訓練(ROM運動),如腳踝繞圈、手肘彎曲伸直
⛔ 應避免的行為:
劇烈運動(例如跑步、舉重、爆發性訓練)
過度按摩或深層放鬆(可能影響組織修復)
💡 第4-14天:組織修復期
目標: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,促進血液循環
這個階段可以開始輕度活動,但仍然需要避免高強度訓練。
✅ 建議做法:
低衝擊的有氧運動(如游泳、腳踏車)
等長肌力訓練(例如靠牆深蹲、抬腳靜態停留)
輕度伸展與筋膜放鬆(避免過度牽拉)
⛔ 應避免的行為:
過早進行高負荷訓練(可能導致組織受損)
長時間靜態休息(容易影響血液循環,不利修復)
💡 第15天-6週:強化期
目標:增強肌力與穩定度,降低未來受傷風險
✅ 建議做法:
逐步增加阻力訓練(從彈力帶開始,之後增加負重)
核心與本體感覺訓練(如單腳站立、橋式運動)
功能性動作訓練(模擬日常或運動中的姿勢)
⛔ 應避免的行為:
過早進行高爆發力訓練(如跳躍、衝刺)
💡 6週後:回歸運動
目標:全面恢復肌力與動作控制
✅ 建議做法:
恢復正常重量訓練,但強度需逐步提升
加入動態動作(如換向跑、跳躍),模擬運動場景
確保熱身與恢復時間充足,避免再次受傷
█PRP後訓練的3大關鍵
1️⃣ 避免過早回到高強度運動(PRP效果需要時間發揮)
2️⃣ 加強核心與穩定性訓練(減少未來受傷風險)
3️⃣ 搭配適當的恢復策略(筋膜放鬆、伸展、營養補充)
PRP的效果雖然可以加速修復,但真正能讓身體恢復健康的關鍵,還是靠後續的訓練與防護!
如果你正在進行PRP治療,或者希望能更安全地回歸運動,建議尋求專業的運動防護團隊,制定適合你的恢復計畫。只有正確的訓練,才能真正幫助你擺脫傷痛,重新掌控身體!💪
預約傷後訓練免費諮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