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杯积分榜|世界杯乒乓球决赛直播|此刻冥想中的世界杯宁静之美|nowmeditate.com

下一个林书豪何时出现?亚裔球员在NBA的未来之路

今早刷到林书豪退役的消息,心里咯噔一下。8月的最后一天,他在社交平台上写下告别,给自己的篮球旅程画上句号。15年的职业生涯中,九年NBA、2019年随猛龙捧杯,还有那段把纽约点燃的“林疯狂”,都被他轻描淡写地放回了记忆里。然而,对无数球迷,尤其是华语世界的球迷来说,那些不仅仅是回忆,更像是一个永恒的坐标。

回想2012年2月,麦迪逊广场花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英雄,林书豪。在对湖人的比赛中,他砍下38分,瞬间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。那时的林书豪,身上贴着华裔、学霸、落选秀、控卫等标签。谁能想到,这些标签竟然能与“成名”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?

在北美职业体育中,亚裔球员本就稀少,放大到NBA更是如此。即使在近些年,亚裔球员在NBA的占比也仅仅是沧海一粟。林书豪因此成了某种“唯一”。每当人们问“他是偶然吗?”时,答案其实并不简单。尼克斯的伤病、教练体系的宽容、纽约的聚光灯,这些都是偶然。然而,哈佛的四年磨练、落选后的重重磨难,才是他成功的必然。

那么,下一个林书豪会在何时何地出现?这个问题让人感到无比焦虑。NBA后卫的位置竞争最为激烈,节奏更快、空间更大、换防更狠、决策更密集。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立足,后卫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,还要有极高的球商和决策能力。尤其是对亚裔球员来说,真正的门槛并不仅仅在技术层面,更多的是样本太少、偏见太多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年轻球员们面临着重重关卡,从青少年选材到NCAA的上场时间,再到NBA的试训与合同,处处都是挑战。

但我并不想因此就灰心丧气。亚洲篮球近年来涌现出不同位置、不同路径的代表,比如八村塁直接以首轮第九顺位登陆NBA,渡边雄太则靠防守与三分从双向合同一路熬到标准合同。虽然他们没有复制“林疯狂”的传奇,但在各自的道路上找到了适配的位置。

回到“等多久”这个问题,我更愿意将“等”换成“造”。我们需要造出适合的土壤。家长、教练、球迷的预期要从“天赋单选题”转变为“能力多选题”,不再把孩子们局限于某一种身材模板。青训与学校球队要认真教导如何“用身体打球”,而不是单纯的蛮力;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要尽早接触高对抗的环境,真实的上场时间远比在舒适圈里刷数据要重要。

此外,社会舆论也要给予这些年轻人更多耐心,不要因为几场失误就轻易下结论。林书豪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“路径感”:落选可以、被裁可以,只要在被需要的时刻接住球权,做出正确的决策。他更让我们明白,在体育课和社区球场,所有和他长得相似的孩子都可以抬起头,勇敢地说出“我也能试试”。

林书豪的退役并不是一个结束,而是一个新的开始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会看到下一个林书豪,或许他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。只要我们努力去“造”,那么“下一个”的出现就不是偶然,而是水到渠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